中國博物館協會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組織舉辦“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全國民族與民族地區博物館館長筆談”
在第47個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中國博物館協會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圍繞主題組織舉辦“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全國民族與民族地區博物館館長筆談”,邀請全國各地的民族博物館和民族地區博物館館長分享自己的觀點。
2023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隨著近年我國博物館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博物館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日益凸顯。博物館可以依托自身獨特資源,通過多種方式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通過多種途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圍繞今年的主題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黑龍江省博物館、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貴州省民族博物館、麗江市博物院、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館、融水苗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等?。ㄊ校?、自治區、市、州、縣級博物館的代表,以及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西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等民族高校博物館的館長們,就博物館與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博物館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博物館與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民族博物館與社區營造、民族地區文化資源服務“鑄牢”主線工作等內容進行了積極探討。
館長們結合各館的特色資源和優勢,介紹了博物館發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陣地作用的特色做法,分享了通過舉辦展覽和教育活動、加強研究、與民族地區合作交流等方式,使民族博物館成為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文化推動力的有效實踐經驗,探索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館如何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全國民族與民族地區博物館的高質量發展具有學習和借鑒意義,為促進博物館行業理論和實踐的探索與思考起到了積極作用。
民博專委會主任委員、秘書長,民族文化宮博物館館長陶穎總結,中國博物館協會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自2007年以“民族博物館與民族文化遺產——首屆中國文化遺產日中國博物館學會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13人談”開始,開啟了一年一度全國民族與民族地區博物館館長筆談活動,至今10多年來,沒有間斷。筆談主題始終服務國家戰略,服務民族工作大局,把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緊密結合,此舉不僅促進了廣大會員館的業務交流,也增進了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